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成都山地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积极组织开展应急减灾工作。
地震发生后,成都山地所迅速成立泸定6.8级地震科技救灾领导小组,组建地震应急会商中心和工作专班,开展应急减灾和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风险评估和防范工作。应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要求,派出总工程师游勇研究员参加省厅专家组,赶赴震区开展现场应急减灾指导工作。同时,迅速成立应急减灾野外调查组,由中科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胡凯衡研究员带队,杨宗佶研究员、陈华勇研究员、刘巧研究员、邹强研究员等10名成员赴震区开展次生山地灾害现场调查与应急减灾工作。
野外调查组克服余震和次生灾害的威胁,深入到地震震中海螺沟磨西镇及震区得妥乡、草科乡等地开展现场调查。在重点调查泸定县、石棉县震后次生灾害的基础上,查明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主要集中发育于大渡河石棉-磨西段(尤其草科乡、王岗坪乡、新民乡和得妥乡等乡镇),明确了灾害类型主要为落石、崩塌和滑坡等,且主要沿磨西发震断裂沿线展布。调查发现,由于灾区花岗岩风化、破碎严重,落石在整个灾区分布较为广泛,崩塌主要分布于斜坡中上部(特别是大渡河王岗坪乡-得妥镇区段的高位崩塌),滑坡主要为浅层滑坡(特别是公路沿线),其物质组成主要为表层风化物。
由于目前灾区余震不断,破碎的斜坡岩体随时有再次失稳的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排查与震后隐患排查,并关注震后山区泥石流排查与防控,加强对区域重大工程及乡镇的安全影响开展系统性的评价。
野外调查组开展现场调查
野外调查组开展地震次生崩塌灾害调查
海螺沟环境震前震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