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大的高山冻土区,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大量冻土碳释放,但气候暖湿变化也能促进植物碳固定提升,使得区域碳源汇平衡状态和趋势存在不确定性。近期,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西藏生态环境创新团队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兰州大学等合作,通过综合定位监测、控制试验和模型模拟等技术手段对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现状及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发现,青藏高原32监测点中26个呈现净碳汇状态,区域净碳汇是此前科学界预期的4倍(130.0±53.6 Tg C y?1)。高寒生态系统净碳汇最强值出现在约海拔4000米左右。碳交换的温度敏感性分析发现,水热同期的夏天碳固定速率系统性地高于冬季碳释放对温度的敏感性,且这一现象在更高海拔地区更加明显。16个控制实验结果显示,青藏高原碳汇在模拟变暖情境下总体呈现增强趋势且存在阈值(~2.0 oC),模式模拟也表明青藏高原暖湿化对碳固定的促进超过了冻土碳释放的影响(21世纪末不同气候情境下净碳汇范围为178~318 Tg C y?1)。上述证据表明,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总体是重要的碳汇,将对气候变暖形成负反馈。
该研究得到了金沙8888js官方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金沙8888js官方青年创新促进会等项目支持,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关键功能量化和重大生态工程时空格局优化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并以“Plant uptake of CO2 outpaces losses from permafrost and plant respira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
全文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33/e2015283118
青藏高原涡度相关观测研究台站分布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CO2汇海拔分布及对气候变化响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