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凌晨,西藏米林县派镇加拉村雅鲁藏布江(雅江)左侧发生大型泥石流,堵塞雅江干流,形成巨型堰塞湖,严重威胁到上游和下游的居民点和重大基础设施。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胡凯衡和游勇研究员等在今年4月份准确预测了该堰塞湖的位置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在“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untain Development in a Context of Global Change with Special Focus on the Himalayas”和“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Debris Flows: Disasters, Risk, Forecast, Protection”国际会议上报告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此次堰塞湖发生后,该所立即组织了胡凯衡研究员、游勇研究员和聂勇副研究员等科研人员,依据10月17日以来的现场资料,结合历史遥感卫星资料和高精度数字地形图,对堰塞湖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一次典型的“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事件。
导致该堰塞湖的色东普流域总面积66.7 平方公里,沟口海拔2750米,最高峰加拉白垒峰海拔7294米,相对高差4544米,沟道纵比降395‰。坡度大于30度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61.6%。冰川和滑坡崩塌极为发育,冰川面积为23.6 km2。2017年11月18日发生的米林6.9级地震震中距离该流域10公里。地震造成大量新的崩塌滑坡体,新增松散物源量约3580万m3。同时,地震还降低了冰川和岩土体的稳定性,导致冰雪融水和重力侵蚀量大大增加。这是今年泥石流规模超常并堵江的主要原因。
虽然此次堰塞湖已于20日自然泄流,危险大大降低。但是,研究团队认为该沟刚进入泥石流活跃期。流域内冰碛物、崩滑体、沟道泥沙等松散物质极为丰富,受降雨和冰川活动影响,在未来几年内,该沟发生大规模泥石流事件并堵江的概率很高。
根据2018年9月19日遥感影像泥石流堵江解译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