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和推进跨境河流域研究工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7月10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于兴军巡视员、副处长胡文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主任金海、陈霁巍副主任和黄聿刚教授一行调研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成都山地所所长文安邦、邓伟研究员、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根绪、副主任王小丹、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主任李爱农、灾害重点实验室游勇总工程师、陈宁生研究员与科技处副处长葛永刚等参加调研。会议由文安邦主持。
文安邦对于兴军巡视员一行到成都山地所调研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研究所在长江上游生态建设、水利工程灾害防治、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对水利部长期以来给予研究所科研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于兴军巡视员介绍了此次调研的目的,对山地所在跨境河流水文水资源、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跨境河水资源管理在国际政治、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水外交面临诸多挑战,亟需多部门协同创新、联合攻关,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他希望,能进一步深化与山地所的科技合作,共同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葛永刚介绍了研究所基本情况、主要科技贡献和研究所“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一带一路”综合减灾计划进展;王小丹研究员介绍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构建关键技术以及山地所在国家工程效益评估中发挥的重要科技支撑作用;陈宁生研究员介绍了喜马拉雅地区柯西河流域项目进展情况和跨境河流域减灾模式。
听取情况介绍后,金海认为山地所的工作富有特色和成效,并且与国家需求和国际发展形势紧密结合,希望在跨境河流水文报汛、应急事件处置等方面与山地所加强合作。邓伟研究员结合团队项目开展情况,指出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减灾领域国际合作应遵循的准则,从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科学家应发挥的科技作用。游勇总工程师、王根绪研究员、李爱农研究员和张继飞博士分别结合各自工作,交流了在堰塞湖(冰湖)灾害防治、水文水资源研究与调查等方面开展的工作,探讨了跨境河流减灾预警与水文报讯等技术问题,以及双方进一步开展项目合作的途径和方式。
通过此次调研,双方一致同意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尼通道为重点,全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我国西南跨境河流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水灾害防治工作。
座谈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