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勇于开拓创新的中国科普博览
文章来源:院网 发表时间:2009-10-22
2009年,紧随共和国60周岁华诞,中国科普博览也迎来了10周岁生日。“建设好中国科普博览网,为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服务,为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服务”,这是10年前中科院路甬祥院长为刚刚成立的中国科普博览的题词,反映了中科院领导人对中国科普博览的关怀和期望。正是在路甬祥、师昌绪、王绶琯、石玉林、陈宜瑜、胡启恒、汪成为、曾庆存等一批金沙8888js官方院士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普博览在十年时间内发展迅猛。 中国科普博览作为目前我国最大的科普网站之一,现拥有70多个中英文虚拟博物馆,10万多张图片,数量众多的视频、游戏和动画,总上网数据量超过50G。截止目前,网站累计访问量约6千万人次,位居全国科普网站前列。 中国科普博览依托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超级计算环境、中国科技网高速网络、海量存贮环境、以及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先进技术的支持,在金沙8888js官方信息化专项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科技部和北京科委等的资助下,与院内外近百个研究机构、媒体机构、科学协会和科普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采用面向高速网络的先进网络多媒体技术构,将中国科普博览建设为知识体系完善、资源丰富,形式新颖的网站。 截至目前,中国科普博览已经建设了几大类科普资源,逐步发展为开放式、参与式、互动式的网络科学传播平台,资源包括: 一、系统地介绍科学知识的虚拟博物馆群,以“万物之理、生命奥秘、地球故事、星宇迷尘、科技之光、文明星火”六大展区为主要形式,知识面几乎覆盖了自然科学的全部领域; 二、紧跟社会热点、剖析科学前沿,形成了包括“科普动态、科普纵览、科学大讲堂、科学论坛、专题透视、科学面对面、科学无限”在内的多个科普栏目; 三、通过“科学游戏、科学图吧、科学动画、科学影院”等栏目集成和展示中科院科普资源,并为公众提供了中科院一百多家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普网站的导航; 四、面向用户的互动需求,开辟了“互动体验区、科学论坛”等多样化的互动栏目; 五、把握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建立“手机博览网”等新媒体的科普形式。 中国科普博览以其科学系统的内容、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深深地吸引了公众的目光,使“中国科普博览”成为互联网上独树一帜的优秀科普阵地。 纵观中国科普博览10年的发展道路,从1999年我国最早的大型虚拟博物馆群,到2004年获得“中国优秀文化网站”,到2005获得“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The World Summit Award)”和“全国优秀科普网站”奖项,再到2009年的北京市科普传媒基地,中国科普博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科普资源,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中国科普博览已经成为中科院的科普基地,北京市科普传媒基地,全国科普基地。凭借团队的创新开拓意识,中国科普博览形成了融科学性、权威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独特科普风格,树立了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2004年2月,中国科普博览荣获中国网络文明工程组织委员会授予的“中国优秀文化网站”称号。 2005年9月,中国科普博览荣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普网站及栏目评选活动“优秀科普网站奖”和“技术奖” 2005年11月,中国科普博览代表国家参加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The World Summit Award)”的角逐,在168个国家推荐的近1000个优秀电子网站/项目中脱颖而出,勇夺大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中国科普博览的网络科学传播工作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获得了公众的喜爱,而且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赞誉和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 金沙8888js官方江绵恒副院长曾对中国科普博览做出这样的评价:“中国科普博览”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深受广大市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所喜爱的网上科普乐园。” 1999-2003,建设国内最早的虚拟博物馆群 1999年初,互联网方兴未艾,金沙8888js官方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一支雄心勃勃的科研团队凭借对信息技术的高度敏感,看准了互联网在科学传播方面的巨大发展潜力,决定启动建设中国科普博览——基于网络的虚拟科学博物馆群。他们依托中科院在科学考察、科学研究中积累和掌握的大量科学信息资源,团结金沙8888js官方数以千计的学科领域专家和年轻的IT技术人员,利用自身在运营中国科技网(CSTNet)和进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所积累的技术优势,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建成了中国科普博览。这是我国第一家大型的虚拟博物馆群,被科普界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群”。由此,中国科普博览开创了我国运用先进网络媒体技术系统地进行科学传播的先河。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内,中国科普博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逐步将“虚拟博物馆”理念发展成熟,将虚拟博物馆从4个扩展到70多个,初步形成了以“万物之理、生命奥秘、地球故事、星宇迷尘、科技之光、文明星火”六大展区为主的虚拟博物馆群,内容覆盖了自然科学的绝大部分学科和社会科学部分领域,以其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趣味性,赢得了公众的广泛喜爱,从而带动了一大批网上虚拟博物馆的发展。有公众感慨说,“中国科普博览是我见过的知识最广博,语言最优美,形式最生动的网站。”充分表现了公众对中国科普博览的认同和喜爱。 2004-2006,引入并发展探究式科普理念 “中国科普博览拥有一支年轻的创作团队,没有包袱,充满朝气,肯学习,敢创新。” 这是我国著名科学探险家、中科院大气研究所研究员高登义先生对中国科普博览的评价。 从成立到现在,中国科普博览从来没有停止过创新的脚步。通过不断开拓创新,中国科普博览引入了许多新的科普模式,在我国科普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示范作用。 在2003年左右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科普博览与美国Texas A&M大学建立合作,开发建设了《大熊猫探秘》和《生态小博士》等新型网络科普应用,与国际接轨开展网上科学实践活动,首次在国内引入探究式科普理念。 探究式科普理念提倡利用互联网便捷的交互渠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科普中科学家向公众单向传递信息的局面,以用户参与科学过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线,让用户通过探究活动来建构可以灵活迁移的知识技能,同时发展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对科学探究和发现过程的内在兴趣。 在中国首个面向公众开放的远程科学观测频道,用户轻点鼠标,就可以远程控制网络摄像头,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实时观测生活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幼仔并提交观察报告。 与美国德州大学合作,将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入网络科普工作,开发“探究式生态学科学教育系统”,为用户创建“做科学”的网上实践环境,为其掌握和应用科学方法提供便利。 2004年,中国科普博览获得“中国优秀文化网站”称号,其中“探究式生态科学教育系统”获得了一致好评,证明在探究式科普方面的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国科普博览的年轻团队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尝试着将探究式科普实践理念进行不断地发展和延伸。 2004年,中国科普博览与北京市青少年俱乐部合作,开展“校园科普”活动,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推向校园。“校园科普”将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课“以老师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与在科学家指导下拟定科学选题,学生收集资料并动手制作相关作品、开展实验,并做演讲报告,同时通过网络交流平台,科学家、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线交流,讨论相关的科学问题,从而形成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互动充分的科学课堂。中国科普博览作为校园科普活动的组织者,为该活动提供科学家资源、科普图文资源和网络活动平台,使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5年至2006年,通过不断的应用实践,中国科普博览从探究式科普理念中提炼出“科学体验”的思想精髓,提出了体验式科普的概念。体验式科普提倡应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综合集成各类科学实践资源,为用户创建跨越时空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的虚拟环境或平台,为公众创建了一个“做科学”的网上乐园。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科普博览在网站开辟了“科学动画”和“科学游戏”、“互动体验区”三个栏目,设计和开发了包括“迁徙的鸟”、“史前生命探秘”、“穿越青藏”、“赛博空间”、“网上草原游”、“地震中逃生”、“虚拟航天”、“抗击甲型H1N1流感”、“食网恢恢”、“走向北极”等多个系列的互动体验、游戏和动画,为公众提供体验科学的网络途径,并总结出体验式科普的四大实践模式,包括“虚拟科学观测、虚拟科学实验、虚拟科学考察、虚拟科技应用”。 其中,“虚拟科学观测”指通过远程控制观测仪器或模拟观测过程,引导用户用科学地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通过互动过程提高用户观察和认识事物能力;“虚拟科学实验”通过设定特定的实验情境,让用户主动进行虚拟实验,培育其动手能力;“虚拟科学考察”通过互动模拟带领用户去南北极、热带丛林、沙漠戈壁等独具特色的地理区域甚至是史前世界进行虚拟游历,了解独有的生态、动植物、风土人情,体会和实践科学探险精神;“虚拟科技应用”通过提出具体的科技问题,引导用户综合运用相关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中国科普博览引入和发展探究式科普理念获得巨大的成功。2005年9月,中国科普博览荣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普网站及栏目评选活动“优秀科普网站奖”和“技术奖”;同年11月,中国科普博览代表国家参加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The World Summit Award)”的角逐,在168个国家推荐的近1000个优秀电子网站/项目中脱颖而出,勇夺大奖。由探究式科普模式在中国科普博览的推动下,逐步发展为科学体验中心、科学实践中心,成为目前我国网络科普的重要方向。 2007-2009,打造开放、互动的国家级网络科学传播平台 “面对我国迅速壮大的网民群体对科学信息的迫切需求,充分挖掘中科院科普资源与科学家等资源优势,建设国家级的网络公众科学传播平台,这是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助理兼网络科普教育中心主任肖云研究员说。 为了满足公众对科学信息的迫切需求,中国科普博览在原来的基础上,紧跟社会热点和科学前沿,与院内外权威科研机构合作,不断推出新栏目新内容。先后开办了“科学透视”、“科学面对面”、“科学大讲堂”、“科普纵览”等一系列密切结合公众需求的特色科普栏目;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推出精美的电子杂志“科学无限”供公众订阅,目前订阅量已达到近10万人次;结合公众交流和互动的需求,推出“科学论坛”,开辟多个讨论专区供科学爱好者交流和讨论;同时,面向社会开展大型的科普活动,组织了神舟七号直播、望远镜四百周年科学大师演讲会直播、国际极地年(IPY)全球科普视频会议、2009日全食直播等大型活动,均受到广泛好评。 2009年7月22日,中国科普博览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微软亚洲研究院四家单位联合发起“2009日全食异地多路联合直播”活动,向全球多家媒体提供公益直播信号,直播了重庆、武汉、宜昌等十个地市的日食过程。在历时3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共有110万人通过中国科普博览观看了日全食,另有7.5万人通过中国科普博览手机WAP观看图文直播。此次活动通过卫星、互联网和移动网等手段为国内外媒体、机构和个人提供开放的日全食直播公共视频信号源。据不完全统计,有10家国内外电视台和18家国内外知名网站使用我们的信号,全球有数亿人通过我们的直播观看了此次日全食天象。 这次面向世界的公益科普活动,不但加强了国内外科普界的交流和合作,彰显了我国科普工作者的形象,而且使中国科普博览从国内走向国际,向真正的国家级网络科学传播平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小核心大外围,内外结盟,共建共享 肖云主任指出“‘小核心,大外围’是建设中国科普博览的核心思想”。中国科普博览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以“小核心,大外围”为指导思想,在关注自身建设的同时,重视团结院内和院外的机构与个人。不但拥有一大批科学界和科普界著名的科学家、院士组成的专家团队,而且通过多种方式,与院内外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为我国的网络科普事业服务。 中国科普博览是金沙8888js官方网络科普联盟的倡导发起者和活动的实施者。通过网络科普联盟,中国科普博览团结了中科院大部分科研院所,与他们共建共享科普资源,共同研究网络技术在科普方面的应用,使中国科普博览的资源得到进一步扩充和拓展。同时,中国科普博览作为中科院的网络化科学传播平台的门户,通过资源征集的方式,将中科院多家科研单位的科普资源通过网络科普专题、网络科学实践中心、科普网站等形式集成到中国科普博览上。比如,与中科院金沙共建了“汶川地震与科技救灾”科普专题;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合作建设了“关注甲型H1N1流感”专题;与中科院心理所共建了“儿童的妙想世界”心理专题;与国家天文台共同打造了“光谱之王LAMOST”专题......同时与中科院的化石网、天之文网站、时间科普等十数家知名网站进行资源集成,努力承担起中科院网络化科学传播平台门户的职责。 在团结科学院兄弟单位的同时,中国科普博览非常重视与中科院外部机构的合作。先后与青少年俱乐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多个科教组织,新浪科技频道、科技新时代等多家科普媒体达成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普活动,建设网站内容。 相信中国科普博览依托金沙8888js官方强大的科普资源和金沙8888js官方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先进技术的支持,凭借其勇于创新、不断开拓的精神,能够打造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网络科学传播平台,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